山鸡博客:为啥人越大胆儿越小?



最近有个新收的徒弟,年龄较小,还在上高中。
问我这个问题:“为什么人知道得越多越胆小?”

他问这个问题,说明我讲的课,他真的是什么也没听过。
听过我的课,不会问这么基础的问题。

不过这个问题如此普遍,如此令人困惑,我可以在这里重新写文章详细讲解一次。

人越长大、懂得越多越胆小,人越小、懂得越少越胆大。
大家把这种现象俗称“无知者无畏”。

我记得我小时候经常到草地上捉虫子玩。
我小时候在一个伞厂的幼儿园上学。
在伞厂有一个废弃的院子,院子里很多杂草。
那是我最爱玩的地方。
小学读过鲁迅一篇文章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,鲁迅小时候也爱去私塾旁边的一个旧草园里玩。

最常见的虫子是毛毛虫。它花花绿绿的,浑身还长满了软毛。有大人说毛毛虫的毛是有毒的。但小孩子却不怕。我们直接捉来放在手里玩弄。
还有一种巨大的肉虫,一般在桐树上。我们俗称“丈母虫”,你可以想象这虫子有多巨大。
蝴蝶之类的不在话下了。
屎壳郎,你可以想象吗?我们用水浇灌到屎壳郎的洞穴里,把它淋得湿漉漉地爬出来。
蚂蚁。这个太悲剧了。懒惰的时候,我们蹲在地上看个把钟,勤快的时候我们用樟脑丸画地为牢把蚂蚁圈起来。
蝉。会被我们从地洞里挖出来,带回家烧烤吃掉。
甲虫。这种虫子太多,装满瓶子带回家喂鸡。
蚂蚱。烤来吃过,真的好吃。去年在曼谷玩有卖炒蚂蚱的,好吃。

现在?
这些虫子我都不敢碰了。
不仅是蜜蜂、蜈蚣、蜘蛛,这种形象恐怖的虫子,连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蚂蚱、蚂蚁、蚯蚓,也不敢碰。

我自己身上的这个小例子,生动说明了一个人怎么从无知无畏的小孩子变成怕东怕西的“成年人”。

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呢?

圣经里讲过一个偷吃禁果的故事,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。
最开始亚当和夏娃快乐地生活在伊甸园里。有一天蛇诱惑夏娃吃了智慧果。夏娃也让亚当吃了。两人吃了智慧果,明白了是非,觉得赤身裸体很羞耻,就拿树叶围住身体。上帝找亚当找不见。把亚当叫出来以后,发现亚当穿了叶子。上帝明白亚当偷吃了禁果,把亚当和夏娃赶出了伊甸园。
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人类获得“知识”以后,就离开了天堂。
没有知识的状态,无知的状态,就是天堂。
在没有知识的时候,人不觉得赤裸身体是不好的,裸体是羞耻的,觉得裸奔很凉爽啊。亚当和夏娃每天在伊甸园里裸奔啊裸奔啊,每天只有快乐。
但吃了智慧果、有了智慧之后,突然发现裸奔是不要脸,裸奔是不文明,裸奔是耍流氓,就害羞了,就要找树叶来遮羞。
这时候就有烦恼了。

知识、文明、教化给人带来烦恼。

每个小孩子刚生下来,不知道什么是羞耻。
每天裸奔啊裸奔啊。
很快活。
这时候它就是活在天堂里。
但小孩子越长越大,大人告诉他越来越多的道理:
裸奔是不好的;
摸小弟弟是不好的;
抓自己的大便是不好的;
死亡是不好的;
……

从大人那里学习了越来越多的知识、懂得了越来越多的道理之后,小孩子变得聪明,变得智慧,变得有教养,变得有文化,变得文明,也变得不快乐。

知识给我们带来聪明,知识也给我们带来欲望和恐惧。
佛陀把这个过程叫做“贪嗔痴”。
想进一步了解佛陀对于贪嗔痴原理的阐述可以参考《阿含经》系列。

“知识”是两个过程,
第一个过程是知。知就是概念,建立概念。小孩子没有死亡的概念,大人教给小孩子死亡的概念。小孩子知道了死亡的概念,开始恐惧死亡。
第二个过程是识。识就是识别,辨识,区分概念。小孩子没有卫生的概念,也没有不卫生的概念。大人教给小孩子卫生的概念。小孩子知道喝自来水不卫生,吃水果不洗是不卫生。从此害怕不卫生的东西,害怕脏东西。

你也可以看到,知识是两面的。
知识带给小孩子帮助。知识也带给小孩子烦恼。

当小孩子有了金钱的概念。小孩子开始追求金钱。
这就是为什么人年纪越大越爱钱。

金钱的例子是“贪”的例子。
死亡的例子是“嗔”的例子。
欲望与恐惧,就是佛陀所说“贪嗔痴”。
由于建立概念,由于建立分别心,我们对事物有了喜爱的态度、讨厌的态度,进一步由此带来各种烦恼,即“苦”。
刚才没解释“痴”的概念,“痴”即麻木。像我这种,对什么事情都不激动、不兴奋、不讨厌、不渴望,就是麻木。麻木是另一种形式的痛苦。麻木的人没有快乐。

由此展开,可以充分理解佛教的诸多原理。
“不着相”的原理。《金刚经》说:无相。就是说不要建立概念。
不建立概念,就是《圣经》里亚当和夏娃没吃智慧果之前的状态。不知道什么是羞耻,不知道什么是死亡,不知道什么是善恶。

这种不知道,就是愚蠢。
老子在《道德经》里推崇愚蠢,
“我愚人之心也哉!”
乔布斯也推崇愚蠢,
保持愚蠢,Stay Foolish。
塔罗牌里大阿卡纳第一张牌叫愚人。
愚人这张牌的含义是:开始。
人生的开始就是愚蠢的,如一张白纸,什么也不知道。
这种愚蠢是一种无知,但也是一种勇气;是一种空白,但也是一种无限可能。

人生开始的这种空白状态叫做“淳朴”。
老子在《道德经》里很推崇淳朴。
老子说,
见素抱朴
素,就是白布,还没染颜色的布。
朴,就是原木,还没有做成家具的木头。

小孩子就是白布和原木,还没有加工,纯天然的。

老子很推崇小孩子的这种朴素状态。
老子说:

含德之厚,比之赤子。
如婴儿之未孩。

婴儿之未孩, 还是赤子。赤子,就是赤裸裸的婴儿。这个婴儿太小,还没有被污染,没有被教化,所以什么也不懂,什么也不知道。

后人很糟糕,误解了朴素的概念,觉得穿个带补丁的衣服叫“朴素”。
这哪里是什么朴素?!
这跟朴素一毛钱关系也没有。朴素就是裸奔。
你脑子里懂那么多东西还叫朴素?你穿衣服挑破的穿叫朴素?你已经知道什么值钱、什么便宜,还叫朴素?
朴素就是什么都不知道,什么都不懂。看什么都是一样的。拿起钱来折纸飞机,往楼下洒就叫朴素。穿一身阿玛尼,不知道自己穿的是阿玛尼,就叫朴素。
你懂那么多,不要再说你朴素了。你离朴素差太远了。

耶稣也推崇小孩子的状态,
在《新约》里耶稣说:

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,进天国的,就是这些小孩子。

小孩子普遍更勇敢,更多快乐。
因为小孩子的知识很少。
这就是老子反复说不要教导傻瓜变聪明——

圣人行不言之教。

对我的小孩,我是不知道怎么教育。
如果不教给他概念,他出去社会什么也不懂,走在大街上裸奔。这不行啊。
但教给他概念,他又被这些概念吓到,多出很多烦恼,做人越发得不自由。
教育真不是容易的事。

大家生活中也都有这样的常识,
管得很多的小孩,会很乖,很老实,但进入社会也容易被人欺负,没什么本事。
管得少的小孩,会调皮捣蛋,但进入社会生存能力强,会赚钱会泡妞。
这种“本事”,是人的本来智慧。
每个人生下来都极聪明,但被大人教来教去,就傻了,教得越多,人越傻,生存能力也越来越差。

老子说:

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

意思就是,从小孩子到大人,学了很多概念,学了很多知识。
要修行,就要忘掉这些概念,忘掉这些知识,重新回到无知的状态,愚蠢的状态,小孩子的状态。
这就是修行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